持續穩健發展 譜寫華夏新篇
談到華夏保險,繞不開“華夏速度”的標簽,每當年中公布成績單時,總有人關注這個標簽是會被推翻,還是會被再一次印證,但答案似乎都不是。可以說,“華夏速度1.0”的專屬烙印已被載入保險業蓬勃發展階段的歷史長河,而“華夏速度2.0”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新篇章正在譜寫。
2017年,華夏保險年度總規模保費收入1715億元,規模持續穩定;原保險保費870億元,同比增長91%,實現高速增長。截至2017年末,公司總資產4555億元,近5年總資產復合增長率為84.11%,發展勢頭平穩;凈資產223億元,內含價值508.5億元,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投資收益近300億元,凈利潤超40億元,投資穩健,盈利猛增。華夏保險堅持聽黨的話、跟著監管走,踐行保險姓保、客戶利益至上,穩規模、調結構、提價值,取得顯著成效。
踐行提質增效 實現轉型升級
2017年是監管趨嚴、保險行業發生深刻變革的一年,華夏保險適時調整經營思維,更加強調發展質量,以“提質增效”為理念,制定了“1212戰略”這一五年發展規劃。
“‘1212戰略’的核心就是以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為手段,大力發展內含價值較高的中長期保障型業務,以期交業務為發展核心,下一個五年后力爭實現1000億元新單期交、2000億元續期保費和100億元以上利潤的目標。”華夏保險副總裁于振亭解釋說。
2017年,華夏保險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經營效率大幅提升,新單期交和續期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其中新單期交增至351億元,同比增長111%;續期業務增至184億元,同比增長360%;個險新單標保達到153億元,同比增長91%,市場排名第七;銀保期交保費212億元,同比增長121%,市場排名第一,其中長期期交94億元,同比增長42%,市場排名第二;戰略短險保費27億元,同比增長80%,市場排名升至第四。同時,新業務價值也獲得全面增長,新業務價值達到52.5億元,同比增長190%。
2017年,華夏保險在承保經營方面的減負成果也同樣令人喜悅。大力推進“減速、減費、減員”三大降本增效舉措:減速增效方面,主動控制保費的增長速度,新單保費同比下降13%,但原保險保費、期繳業務等實現大幅增長,業務結構顯著優化;減費增效方面,收緊渠道費用政策,降低費用投入,實現各渠道更高效的投入產出比;減員增效方面,優化精簡組織架構,提升前后線人員配比,嚴控內勤人力成本支出,推行薪資成本定額管理,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
夯實投資能力 提升盈利水平
2017年,華夏保險實現凈利潤超40億元,連續四年盈利。這個成績可以說非常“亮眼”。于振亭向記者介紹,“承保端與投資端的良性互動對于企業的經營至關重要。未來,保險公司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投資能力的比拼,投資端我們堅持高效的投資策略,不斷強化投資能力建設,確保保險資金被高效運用。” 華夏保險一方面依托專業投資隊伍,積極開拓投資新渠道;另一方面,優化資產配置結構,有效提升投資回報水平。
華夏保險子公司華夏久盈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是業內為數不多具備全部保險投資資格的“全牌照”保險資管公司,投資范圍廣泛,吸引了眾多各專業的優秀人士加盟,投資能力大幅提升。當提到對借力外腦的看法時,于振亭引用了《勸學》里的一句話:“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他認為,適當的借力外腦可以充分借鑒、利用市場中的先進經驗與投資方法。“華夏保險近年來開始逐步擴大外部委托投資規模,遴選優秀的外部管理人負責部分投資。目前,公司與中信證券、銀河證券、華泰證券、華泰資管、中信建投證券等國內一線券商、基金、保險資管公司等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業務資源與投資研究能力得到進一步充實。”
“華夏保險的資產配置結構在不斷優化,公司將高信用評級債券、藍籌股等收益穩 ⒖狗縵漳芰η康撓胖首什作為基礎配置資產。公司高度重視資產配置規劃,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每年及時修正。”談及投資策略方面,于振亭向記者提到了兩個重要概念,“華夏保險是通過戰略資產配置(SAA)和戰術資產配置(TAA)相結合的方式管理投資資產的。投資管理部在每年末根據宏觀形勢研制下一年度的戰術資產配置計劃,并對中長期的戰略資產配置計劃進行一定修正。配置計劃經公司投委會、董事會審批同意后即進入執行階段。投資管理部會密切跟蹤所有投資資產的盈虧與風險,每月發布投資業務分析報告,為管理層提供及時有效的決策信息。”
依托科技創新 加強運營效能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各行各業的落地與應用,華夏保險看到了技術變革帶來的巨大機遇。在“1212戰略”中,華夏保險把科技創新視為發展的第一引擎,各業務條線結合實際需求,積極研究,加大投入,推動落實了一批創新項目,如在客戶服務方面,創新實現了投保、核保、承保、保全、理賠的全流程互聯網化,在極大提升客戶體驗的同時,運營成本也大大縮減。
于振亭告訴記者,2017年華夏保險上線了業內領先的微信核保項目,核保的函件處理由過去的全部人工線下處理,優化為營銷員和客戶可以自由選擇線上或線下處理,營銷員、客戶可以在手機上自由操作函件,跟蹤保單狀態,整體承保時效得到大幅提升,客戶自主、自助操作體驗感增強。
華夏保險充分利用官微平臺,為客戶提供豐富的保全服務功能。同時,上線了保全自動化項目,保全作業流程及方式得到全面優化。
為了開通更多客戶咨詢通道,減少等待耗費的時間,華夏保險建立了在線客服系統,使用智能機器人與人工服務相結合的模式,智能機器人可提供產品、核保、保全、理賠、續期、機構、通用類7大類近1500余條知識點,支持精確及模糊查詢。
于振亭還透露,目前華夏保險正在研究推動遠程視頻客服項目,視頻客服可以作為人臉識別技術的有效補充和升級,為客戶提供人臉識別+人工認證服務,此前需要客戶親自辦理的業務可實現遠程辦理,提升客戶體驗。視頻客服與電話客服、在線客服、官微自助、實體柜面共同組成360度全景全維服務通道,滿足不同客戶的服務需求。
優質的服務是最好的品牌,華夏保險在客戶服務上的創新及用心,直接反應在了客戶數量的增長上。2017年,華夏保險有效個人客戶820萬,同比增長67%;有效機構客戶1.4萬,同比增長172%。
堅持“保險姓保” 踐行企業責任
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來,“保險姓保”已逐漸成為保險行業的集體共識和自覺行動。“保險的本質是提供風險管理和保障,新時代下,人民的保障需求不斷提高,經濟社會運行風險不斷上升,保險業風險保障功能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更加突出。投資是輔助功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必須服務和服從于保障。‘保險姓保’是保險業發展的初心,是行業安身立命之本,是實現行業價值的根基,是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要求。”于振亭堅定地說。
華夏保險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保險姓保”政策,在業務結構上,堅定轉型價值業務,推動保障型業務發展,持續發力期繳業務;在產品設計上,集中精力發展中長期保障型產品,堅持產品創先,讓利客戶,其常青樹重疾保險、富貴竹年金保險和福臨門年金保險在市場上獲得了卓越口碑,多次獲評保險行業年度產品。據悉,2017年,華夏保險總計賠付15億元,為11.8萬客戶提供了理賠服務,最高單筆賠付達529萬元。在投資端,華夏保險不做短期炒作,堅持長期價值投資,并選擇優質項目開展直接股權投資,直接支持實體濟的發展,為資本市場的繁榮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支持。
談及2018年的發展方向,于振亭表示,在“1212戰略”指引下,華夏保險將順應監管要求,持續優化業務結構,以期交業務為發展核心,提升公司發展質量,使價值轉型實現重大突破。通過科技創新,提高服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助力公司業務快速發展。依托管理創新,逐步實現組織結構創新型、管理成本集約型、前線隊伍服務型、后線隊伍專家型、組織內部交易型、服務鏈條生態型的全新管理模式,提升人均產能,實現業績飛躍。同時,華夏保險將通過設計更多優質產品,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風險保障,踐行保險企業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