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安全發展行動”
服務保障成都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
配合成都“東進”發展,著力打造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典范區;配合成都“南拓”發展,著力打造城市新區安全發展創新區;配合成都“中優”發展,著力打造城市安全運行管理示范區;配合成都“北改”發展,著力打造城市更新改造和高危行業安全監管先行區;配合成都“西控”發展,著力打造綠色產業安全發展引領區
(2017年2月,成都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兼職專業隊伍成立。 攝影/成都市安科中心廖健宇)
開展“安全產業行動”
服務保障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
實施“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工程”,2020年實現規模以上企業全面達標。
積極探索管控新經濟快速發展中的安全風險,加大對新業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安全風險評估和管控,加快制定相關規范,強化日常監管。
(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地條鋼”安全隱患專項排查 攝影/成都市安科中心廖健宇)
大力助推安全生產相關產業發展。助力保障新興際華集團公司“成都安全谷”項目投運及發展,結合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成都基地開展市場化運行試點工作,引導安全應急類企業聚集發展,打造全國一流的安全應急產業基地。將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納入全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安全產業,著力培育精細化、高品質的安全類生產性服務業。
開展“安全創新行動”
服務保障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
深化“科技興安”。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強安全科技研發應用,搭建安全生產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在高危行業建立安全生產技術服務中心試點示范,在高危行業領域大力推行“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加快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的融合發展,推廣安全儀表等針對性、普適性強的技術裝備和密閉空間清理作業、建筑維修高空作業等強制性安全技術規定。
加強安全生產專業能力建設。大力加強市級安全生產專家庫建設,聘請其中的優秀專家組成專家咨詢委員會,參與全市安全生產重大決策和技術攻關。支持注冊安全工程師隊伍建設和各類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的發展。推動企業落實主要技術負責人的安全生產技術決策和指揮權。大力引進安全生產專業技術人員,強化專業能力教育培訓,提升安監隊伍專業化水平。
引進國際安全健康管理模式。將市級安全生產審批權限下放給自貿區,在自貿區探索推行國際通行的OHSAS18000、ISO/DIS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運用市場機制推動自貿區企業采用更加嚴格的國際職業安全健康標準,引入保險機構參與安全生產,盡快研究制定加強園區安全生產工作的辦法機制。
開展“安全文化行動”
服務保障天府文化發展
全面建成“全國安全文化建設試點城市”。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確定成都市為“全國安全文化建設試點城市”為契機,著力打造具有鮮明成都特色的安全文化品牌,到2019年,建成一批具有較強宣傳和警示作用的安全文化設施,推出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和關注度的安全文化精品,提煉一批易讀易記、入腦入心的安全文化表達,打造一批參與性強、寓教于樂的群眾性安全文化活動,形成一批具有普遍適用性和推廣性的安全文化建設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歷史文化遺存安全管理和保護;實施“全民安全素質提升工程”,全面普及與生產生活應急處置和自救逃生知識。
(成都市政府安辦開展安全生產法宣傳活動 攝影/成都市安科中心廖健宇)
實施“安全民生行動”
服務保障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建設
建立完善職業病防治體系。將職業病防治納入全市政府民生工程及安全生產責任目標考核體系,制定職業病防治中長期規劃,實施職業健康促進計劃。
(成都市蒲江縣安全社區 攝影/成都市安科中心廖健宇)
持續推進“安全社區”民生工程。到2020年全市整體建成省級安全社區社區,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健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加快建設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成都基地、成都市安全生產(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大力推進安全生產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完善優化力量布局;建設完成成都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系統,開展巨災情景構建和“雙盲”實戰演練,形成與安全生產風險相匹配、覆蓋應急管理全過程的強大應急救援能力,筑牢事故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線”。
實施“安全治理行動”
服務保障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
強化安全生產依法治理。加快出臺《成都市安全生產條例》,研究制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職業病防治、安全風險和隱患雙重預防控制、公共安全管理等地方性法規和標準;健全完善安全生產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和“雙隨機”工作制度,全面提升安全生產依法行政規范化水平,增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權威和威懾力。
(成都市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試點啟動會議 攝影/成都市安科中心廖健宇)
強化安全生產系統治理。強化監管責任落實,建立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履職檔案制度,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履職盡責。在全市高危行業和高風險領域試點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推進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將安全生產納入社區治理體系;探索建立區域一體化的安全生產信息化指揮平臺和應急救援保障體系。
強化安全生產智慧治理。大力實施“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推進以“一庫四系統”和“一中心多系統”為核心的安全生產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加快建設以信息化為支撐的城市安全立體人防、物防和技防體系,實現重大危險源、重點企業和區域全覆蓋。深入開展全國安全生產大數據應用試點,提高安全生產預警預防和科學決策能力。
強化安全生產精準治理。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智能化管理,開展城市運行安全風險評估,全面辨識包括工業危險源、人員密集場所、公共基礎設施等在內的各類安全風險,形成城市安全風險電子地圖。加快構建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實現安全風險和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動態化分級管控和閉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