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其中的佼佼者,中國的電影票房已領先于世界前列。
2018年第一季度,我國電影票房達202.18億元,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
歷來,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完全被北美地區承包。而就現狀來說,北美同期票房與往年基本持平,中國電影市場卻一直飛速奔跑。事實就用數據來證明:2003年,中國電影全年票房總和僅為10億元;2018年,僅現熱映的《我不是藥神》,票房就超過2003年全年票房總收入兩倍不止。
那么,為何中國的電影業能發展得如此迅速?歸根結底源自互聯網。
線上購票
以購票為例,美國至今超過90%的票依然是通過電話、柜臺等方式售出,并且線上購票價格高于線下購票,因為院線需要對線上購票平臺加收一定的服務費。而中國電影在購票習慣上剛好與美國市場相反,已經有超過90%票經過線上票務平臺售出,春節期間,淘票票出現了4000萬日活躍用戶的峰值。
可見,好的購票渠道也能迅速傳播好的電影作品。據了解,預計明年上映的《北緯二十七度》在通過廣電總局劇本備案的情況下,已在各個媒界傳播中取得一定進展。利用影院的視覺沖擊力,打造更適合年輕人群的風格。在交互性方面,已與各類平臺達成合作。在手機便捷性的基礎上,傳遞精準的影片信息。最重要的是,利用網絡的高度綜合,已將關鍵信息全面發酵。
價值用戶
關于篩選用戶——傳統的宣發模式讓制片方和觀眾間隔了發行公司、院線和電影院,距離太遠,根本不知道用戶的想法。而在購票APP上進行預售,不僅提高效率,還于觀眾來說,相對優惠。各種“票補”形式,也能造就電影市場的高潮,畢竟補貼返利誰都想擁有。
當然,除開營銷因素,最關鍵的還是影片值得消費。《北緯二十七度》不局限于讓不看電影的人走進電影院,而要讓看電影的人更多走進電影院。就劇情分析來看,它值得票根。
女主角以柔身患白血病,但不甘就此等待死亡,決定前往北緯二十七度的玉龍雪山感受源生態冰雪世界。在騎行路上,偶遇為逃避城市壓力的男主角夏戎,由此展開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最后,夏戎帶著以柔的希望延續生命。
它不是《滾蛋吧!腫瘤君》般抗爭病魔之路,也不是《后來的我們》般錯過愛情之路,而是堅強笑對人生之路。要知道,“病魔”只是個引子,生活中有的是各類“疑難雜癥”,看觀眾如何面對罷了。
提升內容質量,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必由之路。毋庸置疑,觀眾也變得越來越聰明,也正因此,中國電影走向精品化。《北緯二十七度》作為正在醞釀的誠意之作,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