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召開的全國糖酒交易會上,“飲文水白酒,品女皇文化”成為非常“出圈”的一句口號。一代女皇武則天是山西文水人,跟隨父親在成都長大,武則天也成為文水與成都的感情紐帶,因此很多成都市民都對文水的女皇文化、酒文化頗感興趣。文水還推出了以女皇文化為主題的周邊文創及資料,有女皇做“代言”,更是讓文水白酒圈粉無數。文水、成都都有著深厚的詩酒文化,它們以女皇為紐帶,譜寫著新的美酒佳話。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是山西文水人,常年做木材生意,因此足跡遍布多個省份,武則天曾跟隨父親在成都生活。由于父親的耳濡目染,武則天一直對文水懷有極深的感情,她隨高宗回文水省親時,便在文水“賜酺三日”,宴請鄉親和故舊。在宴席上,有人向武則天進獻了文水當地的白酒,武則天飲用以后,對該酒稱贊有加,當場將其欽定為宮廷御酒。
文水白酒之所以能獲得武則天的青睞,與文水傳承多年的酒文化密不可分。文水縣地處汾河谷地的核心地帶,堯王十三歲時便被封于陶,而這個“陶”就在如今的文水縣平陶村一帶。堯繼位以后,測定歷法,極大提升了谷物的生產效率,產量暴增。而谷物的豐沛,才能給釀酒提供有力的保障。后來,堯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取五谷之精華,釀出了最原始的酒。所以,后世稱堯為酒祖。
1981年,文水縣上賢村出土了一件漢代的“青銅蒜頭扁壺”,壺里面竟然存著兩千年前的酒體,且酒體清澈透明,與同時代其他地區的“濁酒”明顯不同,證明漢朝時期文水就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釀酒產業,且工藝在當時已經遙遙領先。而后,朝代更迭,風云變幻,但文水的釀酒技藝卻從未斷絕過。宋元時期,版圖更迭頻繁,各方征戰不休,但文水卻清香不絕,反而受到了各方軍隊的青睞。而到了明清時期,隨著晉商的崛起,文水白酒更是走出山西,走向了全國。甚至在民國那種風雨飄搖的時代,文水都是酒肆林立,香氣不絕。
數千年的釀酒歷史,給了文水深厚的釀酒傳承,而一次次的創新,也讓文水白酒始終屹立于中國白酒之林。到如今,從原糧選擇,到酒曲制作,再到白酒釀制,文水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生產體系。各家酒企的釀酒技藝,也都是世代傳承,“地缸分離發酵”和“清蒸二次清”等在很多新興白酒眼中較為高深的傳統釀酒工藝,在文水的酒企眼中,卻成了必須堅持的底線。
一代代文水人在釀酒技藝上的傳承和創新,如今終于結出了碩果。今年四月份,呂梁市規劃的白酒產業“十四五”藍圖中提出,全市要力爭在2025年,白酒產能達到50萬噸。而光文水縣,就有20萬噸的產能規劃,可見文水的釀酒產業體量之大。而且近年來,不斷有國內的大酒企來到文水,與本地酒企合作,建立原酒生產基地。實際上說,在很多享譽全國的名酒背后,都有文水生產的基酒。
成都也是一座酒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從卓文君、司馬相如、陳子昂、李白、李賀、薛濤、歐陽修、蘇軾、蘇轍、蘇洵,到郭沫若、巴金,無數文人都曾在成都飲酒賦詩。成都還是白酒交易的中心城市,從1987年至今,成都已經承辦了32次糖酒會,是歷史上承辦次數最多的一座城市,且2010年,全國糖酒會組委會宣布,全國春季糖酒會將一直在成都舉辦下去。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更是將春糖、秋糖合并,都放在了成都。
愛酒的成都吸引了善于釀酒的文水,38家文水酒企來到了女皇的“第二故鄉”。他們帶著文水數千年釀酒傳承的結晶,帶著讓文水白酒走向全國的目標,以女皇為紐帶,以品質為基礎,以品牌為引領,吸引了全球客商的注目。成都為文水白酒提供了舞臺,文水為成都帶來了美酒,這種合作共贏的舉措還將隨著一屆屆糖酒會的召開,不斷深化,為白酒行業的發展、為女皇的傳播貢獻更多力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